会议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活动  相关活动

中澳专家就 “RCEP及未来中澳关系”展开建设性对话

发布时间:2020-12-13浏览次数:10


2020年,在新冠疫情扩散、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中澳关系发展进一步遭遇挑战。11月15日,东盟10国与中、日、韩、澳、新五国经8年磋商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的签署有望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逆转“反全球化风潮”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12月9日上午,由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与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题为“RCEP及未来中澳关系”国际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澳关系研究领域的十余位国际知名专家、国际传播研究学者等近50人参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评论员、CGTN《对话》栏目主持人许钦铎主持。会议分两个议题展开讨论:(一)RCEP与未来中澳关系;(二)智库与媒体在中澳关系建构中的角色。中澳专家对症中澳关系困境,呼吁双方政府、媒体及智库加强对话与交流。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James Laurenceson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做主旨发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主持人许钦铎、主旨演讲专家James Laurenceson、李怀亮


James Laurenceson教授在发言中表示,RCEP的签署印证了中澳两国在经济贸易方面存在合作需求,双方的合作不仅仅局限在经贸合领域,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经济等各领域的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中澳民众对双方关系仍持积极态度,双方之间人员交流、互信与经贸关系发展仍具有较大韧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当下动荡的政治时局下,针对未来中澳关系发展,双方学界应关注客观事实,积极建言献策,避免非黑即白的立场及相互指责,中澳学术界需进一步增强进彼此间的交流互动以促进沟通与理解,为富有建设性的中澳关系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李怀亮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二战以来主导世界话语体系的自由国际主义已不再是全球通用的衡量标准,本着世界各国应当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然而西方一些学者及智库,基于偏执的价值观、单方利益及猜测来指责、甚至抹黑中国,如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关于新疆问题发布的毫无证据的报告,在中澳关系发展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与此相反,中澳应当用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用文明互鉴代替文明优越,共同应对两国及全球多方面的挑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在对“RCEP与未来中澳关系”议题的讨论中,悉尼科技大学传播学院Lai-Ha Chan博士在演讲中表达了对RCEP在重新构建地区秩序尤其是经济结构的关切,认为中国将在RCEP框架下将成为主要受益者;在中澳紧张的关系之下,双方必各有损伤,鉴于此,她建议中澳双方应该缓和当前焦灼态度,开展具有富有建设性的对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发言人Lai-Ha Chan、胡丹、陈弘、Michael Keane


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丹博士认为,在RCEP框架下,中澳之间的受益将不仅仅局限于经贸领域,双方将在更广范围内受益;然而近年随着中澳关系走低,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大大降低,中国民众对澳大利亚的好感也在走低,这将有损澳大利亚的软实力;与此同时,胡丹对目前澳大利亚新近通过的《对外关系法案》可能会带来的政府对高校国际合作进行管控表达了担忧。


在“智库与媒体在中澳关系建构中的角色”这一主题讨论中,有五位学者发言。在回顾近年中澳关系的变化的基础上,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教授指出,澳大利亚某些媒体和智库的侵蚀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澳关系的迅速恶化,如《悉尼先锋晨报》《墨尔本时代报》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等已呈现出一边倒的反华倾向及媒体叙事,煽动中国威胁论,而未能向澳大利亚民众提供有关中国的客观事实,导致澳大利亚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局限。此外,他提出要警惕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在接受澳大利亚情报机构、国防部、美国政府和国际军火商的资助进行的无端攻击中国的行为,而澳大利亚政府依靠ASPI等进行决策更是不可取的。陈弘指出,尽管中澳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但是双边关系还没有到毁坏的程度,他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回归理性,尽快调整对华政策。


澳大利亚柯廷大学数字中国研究实验室项目负责人Michael Keane教授由“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理念展开话题,强调媒体作为公共领域建设的重要性,媒体需要为公众提供一个发表观点和获取观点的平台。他认为当今的中国媒体相较于20年前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国际层面数字媒体的发展也促进了澳大利亚群众对中国的了解。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黄典林副教授强调,网络空间促进了全球间信息流通,然而如果普通公众无法从媒体中获得更加多元信息及专家客观理性的分析,偏见就会随之产生。在中国,公众拥有较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如包括各类社交媒体,因此,澳大利亚媒体批评中国限于官方媒体信息垄断的观点是不客观的,而澳大利媒体普遍存在涉华报道一边倒的倾向是危险的,他对双方媒体中存的要么过于浪漫化要么极端污名化的报道提出风险警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发言人黄典林、Greg McCarthy、刘卿,张艳秋、 沈诗伟、Daniel Oloo


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客座教授Greg McCarthy对于西方社会中蔓延的对中澳关系建构日益产生影响的民粹主义表示担忧,他提出中澳之间在高校、智库与媒体领域应加强沟通及知识生产,以缩减双方在认知上的差距,增加彼此在对方国家理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指出,RCEP签署对中澳双方互信及经贸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深受美国政治的影响,未来中澳双方关系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定性,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将势必影响经贸合作。面对分歧,他建议双方政府应加强沟通,减少误解,包括切实促进双方民众的对话与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在交流环节,Michael Keane教授表达了对澳大利亚一些智库及主流媒体的批评,认为以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为代表的智库,对中澳关系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此外,肯尼亚学者Daniel Oloo、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张艳秋、CGTN新闻制片人沈诗伟对西方智库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关切,他们认为,一些西方智库往往带有很强的政治关联性及倾向,成为了制造麻烦和冲突的来源,对美国传统基金会及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等西方智库缺乏学术客观证据的报告发布及由此对媒体议程产生的误导及后续造成损害提出了批评,建议中澳智库及媒体间应加强对话和沟通。


此次学术研讨会是在中澳国际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召开,双方学界针对RCEP与未来中澳关系展开积极讨论,对未来中澳关系正常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学者们肯定了加强双方学界的交流的重要性,对促进国际媒体及智库客观、平衡发声寄予期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议结束合照


©2021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