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22-10-21浏览次数:13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开展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学习活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副院长张艳秋教授,王四新教授等分别发表了学习感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一路砥砺前行,不忘始终。这十年,我们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重要成就和伟大壮举。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十年砥砺奋进,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国际形势紧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报告强调,增强文化自信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方式推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身为中共党员,不仅要做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本法、勇毅前行”,更应当作为真理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继承真理,发展真理。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对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好声音,好故事,好典范”,用好守正创新这个压舱石和“一带一路”这个快车道,加强中国文化在新时代的国际传播能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张艳秋教授

       二十大报告中的第十四项内容特别强调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我们再一次向世界发出的中国全球发展倡议,体现了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建设美好世界家园的决心。

      二十大报告审时度势地分析了国际局势,强调中国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研究及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添了新的动力。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尤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等领域发挥国家队主力军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教授

      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这几个方面的特征,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这些特质中国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特质,都是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所独有的,都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曾出现过的现代化方式。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即将并且终将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也为世界上 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有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问题,探索出来的一条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方案,是一种全新而独特的人类文明形态。在引领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会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源源不断的示范效应。


©2021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