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兵 | 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4-03-28浏览次数:10

陈文兵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参赞、特约研究员


本文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参赞、特约研究员陈文兵先生于2024年3月22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暨编创分享会上所作的主旨发言。


非常感谢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邀请,参加今天的新书发布会暨编创分享会。首先,衷心祝贺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和中央编译出版社联合打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出版。这本书从十一个方面,对2021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进行了全面述评,并对有关学术专著、博士论文、基金项目等等进行了全面梳理,是一本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的厚重学术专著,也是该领域第一本以年鉴形式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成果的著作,必将为国内外学界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研究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对话交流、互学互鉴、合作共赢才是人类社会走向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人类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对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冲击;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更加突出,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值此历史转折关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为回答和解决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以实现全人类发展、繁荣和幸福为理想,体现了对人类发展进步大势的准确把握,彰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不懈追求的和平、和睦、和谐思想,践行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主张不同文明取长补短、交流互鉴,致力于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连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弘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和确立的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求同存异等外交理念和优良传统,展现了胸怀天下、共创未来的博大胸襟。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内涵不断丰富发展。2013年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后,习近平主席又多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进行深刻阐述。2015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20171月,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演讲,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这“两大主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依托,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文明互鉴指明了正确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体系更加充实完善。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我们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会议还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这一重要论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的重要标志,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成效愈益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持续落地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拓展延伸。新时代以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中国外交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各层面、各领域推进落实。在双边层面,中国与二十多个国家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在地区范围,构建周边、亚太、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等命运共同体取得进展;在全球领域,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等稳步推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阐明了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和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本质上要求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传统大国的现代化模式,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和拓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内涵新动力,为人类社会发展指引前进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基础更加广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实现了历史使命与时代潮流的高度统一。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和高度认同,连续多年写入联大决议,多次写入其他国际多边机制的宣言和成果文件,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作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为了使不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从而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新征程对外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我们学习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开展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阐释和宣介的重要指南。我相信,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国际传播方面取得更多成果,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广泛地推向世界,在各国落地落实,为各国人民带来福祉,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加光明的前途。


©2021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